咸宁市首届“咸宁好课堂”高中生物学课例展评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
2024年11月13日,为了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推动生物学教学方法创新,深化课程改革,展示各校生物学科教学经验,提高咸宁市高中生物学教育质量,咸宁市教科院特在咸宁高中隆重举行首届“咸宁好课堂”高中生物学科课例展评活动。市教科院生物教研员石欣主任以及咸安区教研室饶才盛主任等相关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全市高中生物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赴研讨之旅。
通山一中方文君老师的展评课是《中国脑计划——脑疾病的发生与治疗》。该课程选题新颖,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紧密,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索热情,引导学生对生命观念的深入思考。
第二节课是通城一中卢邹勇老师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卢老师的课堂环节流畅完整,通过物理模型将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电位变化这一抽象过程直观呈现,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节课是咸宁高中徐媛老师的《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徐老师将时空管理局例会要帮助细胞核寻找功能这一情境贯穿始终,使整个课程充满了趣味性和科幻色彩;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分析实验、回答问题等方式自主探究,还利用模型构建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细胞核模型,进一步巩固对细胞核结构的理解。
第四节课是崇阳一中王龙曼老师的《物质运输》。他利用主动运输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设计一种辅助性药物抑制细菌对抗生素的外排作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并且提供了相关研究资料,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还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第五节课是赤壁一中江祚麒老师的《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江老师通过列举大量自身生活里的例子,帮助学生逐个掌握蛋白质的功能;同时通过模拟氨基酸来展开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第六节课是嘉鱼一中范海芳老师的《细胞的能量“货币”ATP》,围绕ATP的结构和功能,引入了多个实验资料,如ATP在细胞内的标记实验等,基于实验证据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连续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最后一节课是鄂南高中徐宇娇老师的《基因通常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徐老师在讲解DNA的特性时,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进行说明,如“查询苯丙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序列,并比对这些基因序列的相似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阐述DNA的应用时,先介绍了DNA指纹技术的原理,再讨论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逻辑连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每一位教师的独特风采,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都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教育的前行之路。通过高超专业素养的展示,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生命科学深入思考的兴趣和继续钻研的决心。
此次好课堂的评比,既为咸宁生物大伽们提供了展示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也搭建了一个彼此学习、共同提升的平台。本次“咸宁好课堂”高中生物学学科展评活动圆满成功,祝愿各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继续开拓创新,收获更多的成果!
来源/ 高一年级组
文字/ 徐 媛
初审/ 余亦茗 刘钟感
编辑/ 邱 鹏
审核/ 郑玉蕾
终审/ 陈 蕾
拼搏、进取、求实、创新
长按关注“百年咸高”
![]() |
![]() |
![]() |
![]() |
![]() |